离退休工作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离退休工作

为国之崛起塑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11 来源: 本站 编辑: 管理员 浏览量: 0

为国之崛起塑大国工匠          

            ---朱元蜀

共和国70年了,取得了让世人公认的瞩目成就。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为我们奠定了建立共和国全面工业基础的前30年。共和国的继承者,第二代领导人为我们开创了后30年的发展共和国工业基础的时期。回顾前30年和后30年,展望继往开来的再后30年,我们这些已经退休的同志们祝愿共和国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现和成就中华民族复兴和新的崛起的中国梦。同时也藉此将曾经的工作心得整理于一篇。

1.  国家的发展需要大国工匠

前三十年从一穷二白走过来的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精心策划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五年计划,经过三个五年,近十五年的努力后,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包含各类项目也就已经初具规模。那时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岗位上涌现了很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车工田景齐、钳工倪志福、挡车工郝建秀、电工张宜松、掏粪工石传祥等人,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极大的带头作用;为提升各类工作岗位的操作者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激励青年工人研和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技能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当时被社会认同并推崇的口号叫做:“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为国家建设出力。”;“甘当革命工作的螺丝钉。”。对于当时的国家生产建设也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到1965年,当时的国家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经济和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有力,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引进很多世界的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改善、提升、更新、改造了我们原有的已经初具规模的整个工业体系和基础。通过学习、消化、吸收,我们也逐步掌握了一些世界的新东西,新技术和先进装备。从打工到代工,从仿造到自主设计制造。走出来一条中国式的发展之路。从义乌的小商品占领世界市场,到中国的高铁,基建走向世界。可以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发展进程,让“中国制造”的更多的、质量更好的各种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是我们工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不仅要把钢铁及钢铁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也需要通过努力把技术附加值更高的核电成套装备、动力电池、电子产品、智能手机、芯片、存储器件、甚至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配套的软硬件、人工智能体系产品推向世界。在5G、6G时代,这个世界应该属于中国。为了实现这样的需要,让“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制造的商品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够实现所谓的国富民强。“中国制造”能够大批大量地走进国际市场,也是中国制造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小农经济,向工业化国家提升的具体体现。中华复兴、中国强大,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而“中国制造”的商品要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优势,则首先必须是 “中国制造”的质量要高,性能要好,并且具有无可替代性。

一句话设计需巧,制造要精良。

说到制造精良,当然就需要大批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才能够实施。无论多么现代化,多么先进的技术装备都需要人去熟悉,并且熟练地操作和掌控,甚至超水平地发挥出极致的使用效果,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创造出效益,产生出成果。

随着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和发展,世界人民需要更多、更好、更完美的商品,满足其自身的需求。一个有担待的大国应该对世界人民有所贡献,应该为世界人民有所作为。(中国人民,中国的年轻人民,全中国从田地里面出来的人们才能够有钱赚,赚大钱。)

2.  塑造和培育大国工匠国之是我们的目标责任

现在看来,这后三十年的发展,有很多不平衡,在教育领域,学校教育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普遍都是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侧重在学生对于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当然学历教育肯定是必须的。但是同属教育领域的技能培训,相对重视弱化了一些。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高学历的人士不少,高技能的人才匮乏。

孩子们和家长们大多愿意选择读名校,出国留学,取得高学位、高学历,然后做白领人士。而很少有人、家长们愿意鼓励孩子们去学习某种专业技能,然后甘心做生产一线的蓝领人士。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偏颇,一种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的偏颇。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出现这种偏颇的应该不多吧。

人生短暂几十年,就是取得高学历从事白领工作,也就是有幸参与一两个重大项目的研究或者工作于其中就算是幸运者或者是有成就的了。如果从事蓝领工作,能够在自己所在工作岗位不断进取,成为在行业内掌握“舍我及谁”的专业技术能人,也应该是一种成功或者是有成就者了。同样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不是?

其实不管是追求学历的含金量,还是选择成为社会公认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都是年轻人,孩子们人生成长和奋斗努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标而已,是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内容。

对于个人,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立志要有作为的年轻人的追求。对于国家则是民族兴旺,国民强盛的动力。我们的先辈们,那些华夏的脊梁和精英们都是年少时就有鸿鹄之志的楷模和榜样。

能够自觉地把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自己的志愿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必然有成就的人。才能够是大成者。

有了志向,就有了方向,就能够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动力,就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其实,如何实现塑造和培养大国工匠国(能工巧匠)的目标?

个人以为。我们的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教学是不是可以考虑围绕这样一种思路:

侧重在于培养我们的学生们从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个字程序化地展开来,并且在教学和实训中成为一种模式,贯穿始终,并设计和制定教案和课题。

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实训逐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

一是,确定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实现成功。不仅人生如此,做一切事情皆是如此;

二是,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寻办法,当然必须是有理论知识指导的探索;

三是,积累经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只可能有两种情况,失败或者成功,失败有失败的教训,成功有成功的经验,都是一种积累;

四是,优化成果。扬弃失败,记录教训,分析成功,尝试完善,不断修正,获取最佳效果;

五是,取得突破。利用优化后的最佳方法、方案,并且尽可能的排除干扰因素加以量化,数据化结果;

六是,实现创新。在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化,总结出规律,找出一条必然的捷径。

以上六点应该算是一种普遍的行为科学吧。

核心内容是:自我定位,确立目标,锲而不舍,开动脑筋,必然成功。

 

拉杂了这些,希望能够在,无论是启迪孩子们学习知识技能,还是作为我们的培训方法,培训理念中引导学生学习志趣方面起点作用。

作者简介:退休教师 朱元蜀(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成都市技师学院(原成都市高级技校),长期从事一线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工作。